陇西郡的历史变迁
张育麟
近期,电视攀附剧《风起陇西》在央视第八频谈热播,很多不雅众都有个疑问:剧中的“陇西”到底在何处?是不是今天的陇西县呢?本文以近、现代学者的探求戒指为干线,从秦设陇西郡的技巧、陇西郡的建置沿革、陇西郡辖境的变迁三个方面,先容陇西郡的历史变迁。
一、秦设陇西郡的技巧
陇西郡的建偶而间说法较多,其中以“秦昭王二十八年置”的影响最大,主要依据即是北魏郦谈元《水经注》的纪录:“(陇水)又西北迳降狄谈故城东……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应劭曰:有陇坻在其东,故曰陇西也。〔1〕”然则,《史记》的纪录却截然有异:“(秦昭王)二十七年,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2〕”
我国先秦史名家、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探求员马非百先生据此建议秦陇西郡始置“当在昭王二十八年昔日,郦氏说似有误〔3〕”,从“陇西郡”与“蜀郡”、楚国“黔中郡”等比肩情况来看,马先生的说法有一定真理,因而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4〕。然则传世文件中找不到更早的对于秦陇西郡建偶而间的真实骨子,是以还无法统共抵赖《水经注》的纪录。此外,《后汉书·西羌传》中对于陇西郡的建偶而间纪录为:“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5〕”
由于《史记》《水经注》《后汉书》对于秦陇西郡建偶而间的纪录不同,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各持一词,于今未能杀青一致的主张。可见,依靠传世文件的有限纪录已无法圆满地得出真确谜底,偶合出土的秦文件贵寓为惩处这一问题提供了机会。
吉林大学古籍探求所博士徐世权先生在《秦陇西郡建置沿革考》中〔6〕,以吴良宝老诚字据秦武器“二十年相邦冉戈”(《集成11359》)铭文中的“西工师”发现,至秦昭王二十年时,“西”县还属于中央统率(《汉书·地舆志》,“西”为秦陇西郡属县)〔7〕。字据这一想路,徐先生发现自秦昭王二十一年之后,中央监造的武器铭文中“西工师 (西县工室工师的省称)”再莫得出现过,标明与秦置陇西郡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出土的秦文件贵寓来看,陇西郡的始置技巧可能早至秦昭王二十一年〔8〕。那么如何解释《水经注》中的相关纪录呢?陈平先生字据古翰墨贵寓并连合《秦本纪》的纪录,以为《水经注》中所说“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应清爽为汉陇西郡郡治“狄谈县”的始置技巧是“秦昭王二十八年”,并不是说秦于此年置陇西郡。这不错从《水经注》中对于上郡治“肤施”县的纪录得到阐扬。《水经·河水注》:“又东迳肤施县南,秦昭王三年(前304)置,上郡治。”〔9〕以往学者多以为这是秦上郡始置技巧,陈平先生据铸于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的武器“王五年上郡戈”铭文,建议上郡的始置技巧不晚于秦惠文王更元元年(前324),同期指出《水经注》的此条骨子是暗示肤施行为上郡治在秦昭王三年(前304)。〔10〕
二、秦陇西郡的建置沿革
徐世全先生通过梳理出土秦文件贵寓与传世文件中的相关纪录,得到四个秦陇西郡的建置技巧:秦昭王二十一年、二十七年(《史记》)、二十八年(《水经注》)、三十五年(《后汉书》),那么应如何清爽这四个技巧上的相关关系呢?若是从秦郡“静态成就”的角度看,此四个阶段都不错看作是陇西郡的始置技巧,这彰着是诞妄的。
晏昌贵先生指出“早期秦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程,不仅秦郡的数量是不停增多的,即便单个的郡,其称号、境域也在变化之中”〔11〕,并以上郡、蜀郡、河外郡三个不同的变化类型作念了十分有意的探索。他以为晏先生的主张具有紧要的参考价值,使用此措施不错很好地解释相关“陇西郡”始置技巧的史料中为什么会出现统共不同的技巧点,其实他们都是建置沿革中的一个法子云尔。陇西郡就属于晏先生所论的“其称号不变,但辖境跟着秦的对外延伸而冉冉扩大”的类型,主要履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86)折柳中央属县“西”行为陇西郡治始置陇西郡。履历六年之后,为秦昭王二十七年司马错攻打楚国黔中郡提供填塞的兵源。
第二阶段: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80),在获得义渠戎的狄戎后成就狄谈(县),将陇西郡郡治徙迁至此。
第三阶段: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灭义渠后,得到了大片的疆域,需要重新调度陇西、北地、上郡的辖境,这即是《史记·匈奴传记》所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12〕”从司马迁的笔法来看,“秦有陇西、北地、上郡”,而不是“秦置”陇西、北地、上郡。阐发秦昭王伐残义渠时陇西郡还是成就,“伐残义渠”以后因土地扩大,在所得义渠地成就了北地郡,并对陇西郡和上郡的部分辖境作念了一些调度。“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汉书·匈奴传》的骨子录自《史记》,《后汉书·西羌传》与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舆图集》第二册秦部分“关中诸郡”中所绘“陇西郡”的范畴基本一致,郡治在狄谈。
第四阶段:至秦始皇二十六年,成为三十六郡之一,据《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标明其一直存在。
钱穆先生指出:“考史者经常有正史所缺而旁见于诸家,亦有前东谈主失载而转详于后籍。若专从正史,尽弃诸家,一册前东谈主,遍疑晚记,则得失亦各半,未能全是也。〔13〕”
徐世全先生恰是从郦谈元《水经注》的骨子动手,连合出土秦文件贵寓,进而从动态成就的角度默契《史记·秦本纪》《水经注》和《后汉书》等对于“陇西郡”始置技巧纪录的互异,使得这一看似无解的问题得以较好的解释。亦标明早期秦郡真是存在着一个动态的成就历程,秦陇西郡即是“其称号不变,但辖境跟着秦的对外延伸而冉冉扩大”的类型中,除上郡外的又一个典型例子,这也为探求其他早期秦郡的建置沿革历程提供了范本。
三、陇西郡辖境的变迁
相关秦陇西郡置县,文件莫得纪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舆图集》第二册中相关秦陇西郡置县点注有上邽、西县、下辩、翼县、临洮、狄谈、枹罕7县〔14〕,都是秦代置县,短少战国时代陇西郡的置县,且莫得具体的验证翰墨。此外,马非百《秦集史·郡县志》行使文件贵寓验证秦陇西郡置狄谈、临洮、西县、上邽、下辩、翼县、枹罕、故谈、榆中、绵诸、成纪、獂谈12县〔15〕。其中后者增多了“故谈、榆中、绵诸、成纪、獂谈” 5县。北京师范大学副素养后晓荣先生字据近几十年无数考古出土的秦文物及西汉初年的简牍中的地舆史料,在前辈探求基础上,行使相关秦代各式考古、文物质地中有秦历史地舆的“现代文件”,以及战国秦汉城市考古戒指,连合相关文件,重新验证出战国、秦代和西汉陇西郡置县,并“坐实”了其地望。
战国陇西郡置县可考者17个〔16〕:邽县(今天水北谈区)、冀县(今甘谷县)、狄谈(今临洮县)、西县(今天水市西南)、兰干(今通渭县与陇西县交壤)、略阳(今天水市北)、邸(氐)谈(今天水市西南与礼县交壤)、故谈(今两当县)、临洮(今岷县)、獂谈(今陇西、武山二县交壤)、绵诸(今天水市东)、襄武(今陇西县南)、阿阳(今静宁县西南)、下辩(今成县西北)、薄谈(地望无考)、成纪(今静宁县内)、枹罕(今临夏县)。
秦代陇西郡置县(谈)可考者21个〔17〕,其中置县12个:西县(今天水市西南)、邽县(今天水北谈区)、翼县(今甘谷县)、绵诸(今天水市东)、略阳(今天水市北)、成纪(今静宁县内)、阿阳(今静宁西南)、兰干(今通渭与陇西县交壤)、襄武(今陇西县)、临洮(今岷县)、下辩(今成县西北)、枹罕(今临夏县);置谈9个:狄谈(今临洮县)、邸(氐)谈(今天水市西南与礼县交壤)、故谈(今两当县)、獂谈(今陇西、武山二县交壤)、戎谈(地望无考)、辨谈(地望无考)、予谈(今岷县西南)、薄谈(地望无考)武都谈(今武都区)。其中,薄谈、辩谈不息至西汉初年,但《汉书·地舆志》中并无纪录,阐发其在西汉后期驱除,二者对照,反馈了秦汉时代陇西郡政区地舆的沿革变化。
西汉陇西郡置县(谈)比拟复杂〔18〕:汉高祖二年(前205),汉军占领陇西郡治狄谈后,新置安故(今临洮县南)、首阳(今渭源县东北)、羌谈(今宕昌县西南)、大夏(今广河县西北)4县,加上原领21县,经营25个县(谈)。
元鼎三年(前114),汉武帝将三十六郡扩为四十八郡,分陇西郡部分县(谈)另置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陇西郡辖11县(谈):狄谈,安故,首阳,羌谈,大夏,上邽(今天水市区西南),邸(氐)谈(今天水市西南与礼县交壤),予谈(今岷县西南),襄武(今陇西县东南),临洮(今岷县),西县(今礼县盐官镇)。天水郡辖平襄、冀县(今甘谷县东)、成纪(今静宁县)等16县(谈)。
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将各郡(国)分给十三个州刺史部(为监察机构,无治所),陇西郡属凉州刺史部。东汉永平十七年(74),天水郡改名为汉阳郡,移治冀县,由陇西郡划入西县、上邽2县,新置显亲县(今秦安县西北),加上原领8县(谈),共11县(谈)。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分枹罕(今临夏)、允吾(今永靖)置金城郡,陇西郡辖11县。新莽代汉,改陇西郡为压狄郡,治操虏(即狄谈)。
东汉(25~220)光武帝建武元年(25),复名陇西郡,治所狄谈,仍领11县,原领狄谈、临洮、襄武、首阳、安故、大夏、邸(氐)谈7县,分襄武县新置障县(今漳县西南),金城郡枹罕、白石2县划入陇西郡,除去予谈,另置河关县(今积石山县)。
东汉时代,羌东谈主反复叛乱,东谈主口暴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陇西郡治迁襄武县;延光三年(124)诸羌退败,后又迁回狄谈。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凉州并入雍州,属雍州。汉灵帝中平五年(188)改州刺史为州牧,州认真成为郡之上场所一级建制,陇西郡属凉州刺史部(42年始治陇县,194年迁治冀县)。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陇西郡属雍州(并入凉州,治长安)。
三国时代陇西郡属于魏国,魏皇初元年(220)成就秦州(治今天水秦州区),陇西郡移治襄武(今陇西县东南),从属秦州,后秦州并入雍州,属雍州(治长安),辖襄武、狄谈、安故、首阳、障县、临洮、枹罕、河关8县。
西晋初陇西郡(治襄武)属秦州。辖襄武、首阳、狄谈、临洮4县,仅三千户。元康五年(295)惠帝析陇西郡置狄谈郡,陇西郡辖襄武、首阳(今渭源)、障县3县。狄谈郡则辖狄谈、临洮、河关3县,新置武街(今临洮东)、洮阳(今临潭县)、第五(地望无考)、遂平(地望无考)、始兴(地望无考)、真仇(地望无考)6县,属秦州(治上邽)。东晋十六国时,前凉改置武始郡,至隋文帝开皇三年(583)驱除。
十六国前赵、后赵时代,陇西郡辖襄武、首阳2县,仍属秦州。前秦改属河州,后凉属凉州,辖襄武、首阳、障县3县。后秦属雍州,西秦复属秦州。
北魏孝庄帝永安三年(530),陇西郡属渭州,辖襄武(州郡同治)、首阳(西魏大统十七年改渭源县)2县。西魏、北周因之。北周陇西郡辖襄武、渭源2县。
隋开皇三年(583)驱除陇西郡,伟业三年(607)复置,郡治襄武,领襄武、陇西(今武山县西北)、障县、长川(今秦安东北)、渭源5县。唐武德元年(618)废郡改置渭州。天宝元年(742)改渭州为陇西郡,领襄武、陇西、障县、渭源4县,属陇右谈。乾元元年(758),改陇西郡为渭州,陇西郡之名从此消除。
总而言之,陇西郡自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86)折柳中央属县“西”行为陇西郡治始置陇西郡,在西县(今天水市西南)存在了6年。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在获得义渠戎的狄谈后置县,徙陇西郡治于此,至汉安帝永初五年(111),陇西郡治迁襄武,计391年;延光三年(124)又迁回狄谈至三国魏皇初元年(220)迁治襄武,计96年;陇西郡在狄谈存在了487年(其中,新莽代汉改陇西郡为压狄郡,但郡治和行政区域未变,仍惯称陇西郡)。
三国魏皇初元年(220)陇西郡迁治襄武,至隋开皇三年(583)废陇西郡,计363年;隋伟业三年(607)复置陇西郡,至唐武德元年(618)废郡改置渭州,计11年;天宝元年(742)改渭州为陇西郡至乾元元年(758),改郡为州,计16年;陇西郡在襄武存在了390年。
说了这样多,咱们再回到之前的话题。影视剧中所反馈的“陇西”究竟指何处?“陇西”之名是若何来的?
对于“陇西”一词的来历,最早出自北魏郦谈元《水经注·河水注》:“(洮水)又北,陇水注之,即《山海经》所谓“滥水”也,(陇、滥)水出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陇、滥水)又西北,迳降狄谈故城东,汉陇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应劭曰:有陇坻在其东,故曰陇西也。”〔19〕《水经注》里的陇水,即今东峪河,《山海经》称滥水,东峪河双方的山坡叫“陇坻”。用应劭的话说:由于陇坻在陇西郡城的东面,是以把陇坻西面的城叫“陇西”。
自后跟着历史地舆学的不停发展,东谈主们以为用陇山(六盘山南段,今陕西陇县以西)折柳陇西、陇东更为科学合理,于是当然将陇山以东称作陇东,陇山以西称为陇西。而今天的陇南、天水和甘南的部分地区则为陇南。是以甘肃又称为“三陇之地”,而“陇”当然成为甘肃的简称。
从战国至秦汉的500年间,陇西郡统率着东起陇山(今甘肃陕西之间),西到战国秦长城(后到黄河、大夏河)以东的广地面区。大体极度于甘肃渭河、黄河以南以东的场所,包括兰州、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的一皆或部分地区。因此,《风起陇西》中的“陇西”,泛指今甘肃东南部大部分地区。
今陇西县的成就始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20〕,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堕入吐蕃,存在了72年。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在古渭砦(寨)基础上再次成就,从此沿用于今。是以,《风起陇西》中所反馈三国时代的“陇西”,并不是今天的陇西县,因为其时还莫得今陇西县建制呢。
参考文件
[1] 清·王先谦:《合校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9页。
[2] 司马迁:史记·匈奴传记》[M],北京: 中华书局,1999年,年2209页。
[3] 马非百:《秦集史》[M] “郡县制”,(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83页。在马氏之前,民国粹者周桓据《秦本纪》此段骨子以为,秦陇西郡置于秦昭王二十七年,但又无法解释与《水经注》纪录的互异,遂长入二者曰:“或迟至翌年始置郡,则《水经注》 所记者也。”参周桓:《秦郡建置之沿革》,(天津)《益世报·史地周刊》第104期,1948年8月31日。
[4] 路伟东:《战国郡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38页)、李晓杰:《中国行政区画通史·先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书社,2009年,第450页)、凡国栋:《秦郡新探——以出土文件为主要切入点》(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43页)皆信从此说。
[5]《后汉书》卷 87《西羌传》理》[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874页。
[6] 徐世权:《秦陇西郡建置沿革考》[M],(北京)中国历史地公论丛,第32卷第1辑,2017年1月。
[7] 吴良宝:《十五年上郡守寿戈置用地名补说》[M],中国文化遗产探求院编:《出土文件探求》第11辑,(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第55—62页。
[8] 此年亦是秦河东郡的始置之年,可见,秦于此年在攻打三晋和驻防义渠戎东谈主的侵袭上对于秦郡作念了一次调度。对于秦河东郡的置年,参阅《〈水经注〉“左更白起取安邑”辨误》,《中国历史地公论丛》2016年第1辑,第133页。
[9] 清·王先谦:《合校水经注》[M],第51页。
[10] 陈平:《试论争国型秦兵的年代及相关问题》[M],载于《燕秦文化探求——陈平学术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书社,203年,第227页。史念海、杨宽先生有换取的主张,参史念海:《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址的探索》,《河山集·二集》,(北京)糊口·念书·新知三联出书社,1981年,第450页;杨宽:《上郡守疾戈考释》载于《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2003年,第409页。
[11]晏昌贵:《秦简“十二郡”考》[M] ,(北京)第116-117页。
[12]司马迁:《史记》卷5《秦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65页。
[13]钱穆:《古史地公论丛(秦三十六郡考)》 [M](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205-217 页。
[14]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舆图集》(第二册)[M],北京:中国舆图出书社,1982年,第5-13页。
[15] 马非百:《秦集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6] 后晓荣:《战国政区地舆》[M] 北京:文物出书社,2013年3月,255-261页。
[17]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舆》[M] 北京: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2009年1月,149-159页。
[18] 编委会:《临洮县志》(建置沿革)[M],兰州:甘肃东谈主民出书社,2001年11月,31页。
[19] 清·王先谦:《合校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9页。
[20] 编委会:《陇西县志》(建置沿革)[M],兰州:甘肃东谈主民出书社,1990年6月,2-6页。